310 角度不同(2 / 3)

势,不让流贼再蹿入北方,破坏北方的安稳了。还有就是赶流贼在南方,让他们和南方那些铁公鸡狗咬狗去!”

“对了!”刘伟超听了,当即赞了一句,然后再问道,“那我再问你,对付流贼最容易呢,还是对付盘踞一地的贼人最容易?”

这个话,要是换了之前,比如蓟州大捷以前的话,还真不好说。

那个时候,松锦之战大败,十二万精锐全军覆没,朝廷几乎已经没有强军可用。对朝廷来说,不管什么贼人,只要是势力大的那种,都是头疼地很。

可此时此刻,有蓟州大捷为底气,崇祯皇帝几乎想也不想,立刻就回答道:“当然是对付盘踞一地的贼人最容易了!最头疼的……”

刚回答到这里,崇祯皇帝忽然一下就明白了刘伟超的意思,就没有再说下去了。

而是改口,回答刘伟超道:“你的意思是说,朕最好的做法,就是让流贼变成不流窜的地方贼寇,如此更方便围剿?”

“对啊,我是这么想的。”刘伟超听了,当即笑着说道,“你现在需要时间,整顿出更多好用的兵马,并且稳定北方的局势,能够安定下来。至于南方的张献忠,就算他建国称帝又如何?就算有很多人投奔他又如何?你只要做好了内功,就是做好了你想做的事情,到时候再发兵南下,有更多的兵力调动,一下围歼了他们,顺带着把南方都有造反想法的一网打尽,不是更好么?”

崇祯皇帝一听,不由得笑了,连连点头说道:“不错,不错,这样最好了,呀,还是你想得周到啊!你不知道,消息传到京师,朕和一众臣子皆是愤怒,都想着立刻便灭了那张献忠!”

刘伟超听了一笑,谦虚地回答道:“可能是因为我是局外人吧,并且对于一城一地的得失,也并不看重。因此,想事情的角度,和你们都有些不同。”

对于红旗下长大的后世人来说,“存地失人,人地皆失;存人失地,人地皆存”这句话,估计是和吃饭喝水一样,成为后世人最基本的一个认知。至少对于大部分喜欢打仗之类的男同胞来说,肯定如此。

也因此,和非常重视疆域领土,丢城失地想法的古代人来说,思维模式是真得不一样的。

此时,崇祯皇帝一下就认可了刘伟超的说法,最大的原因还是他有底气,有把握能灭掉盘踞南方的流贼。

要不然的话,没有把握剿灭而任其发展,那就真得是傻子了!

此时,看到崇祯皇帝赞同了自己的观点,刘伟超就又笑着说道:“我怀疑啊,蓟州大捷的消息传过去之后,会吓到他们,指不定就随时想着拔脚开溜。你要是真派兵南下,估计又是一场追逐战。”

能战之兵不够的前提下,就最是烦恼流贼逃窜了。灭又灭不掉,留下一地鸡毛,还连带着更多的地方都被战乱波及。

毕竟在这崇祯十五年的时候,地方军队已经无法对抗李自成、张献忠等部流贼。不要说拦截了,就是守城都会比较勉强的。

如果是早些年,流贼实力不强的话,还不会这么麻烦。

崇祯皇帝听到刘伟超的话,便立刻点头附和道:“亏了你的提醒,那就还维持原有策略不变。已经安定下来的北方,不能再陷入战乱了。要不然,天下太平何时是个头啊!”

说到这里,他顿了顿之后,带着一点笑容对刘伟超说道:“江南采购衙门那边,从海路到京师,大概就两个月左右时间,如今江南那边已经送了两批次的粮草物资过来,很是缓解了京师这边的物资,这个年,算是朕登基以来估计过得最轻松的一年了!”

说完之后,不等刘伟超说话,他自己就又接着说道:“之前的时候,其实朝堂上已经有海路漕运还是运河漕运之争。朕想着,再启用那些主张海运的,你看怎么样?”

运河两岸,在崇祯十四和十五年,瘟疫横行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