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18 底气(2 / 3)

臣汗部也没逃脱被明军击溃的命运。

这个时候,漠北已经开始下大雪。

李定国便不再继续,押送着车臣汗部的战利品从大青山山脉的东侧南下。

漠北之战,李定国横扫漠北三族,不但自身损失极小,就兵力而言,还越打越多,包括车臣汗部的底层牧民,能用的骑军共计达到了六万五千多。

当然了,被明军攻击,逃在漠北各地的漠北三族,还有不少人。但是,他们失去了牧群,失去了家人,要么沦为草原强盗,要么就南下归顺大明,要么就只能去投靠其他部族,仰仗他人鼻息了。

明军南下之际,高一功他们凑在一起,看着庞大的队伍,都有点难以置信,没想到打仗,竟然能打这样的仗?

这不,就听高一功说道:“我是真服了,宁远伯竟然还能这么打仗,以前我怎么没听说他有这个本事呢!”

以前他们虽然分属李自成和张献忠的麾下,但是也曾有过交集。

田见秀听了,便回答他道:“宁远伯一向待人宽厚,军纪严明,我是听说过的。他这一次竟然采用这种手段,你要说有多意外的话,其实也没有多意外的。”

李过听到他们的对话,也发表自己的看法道:“其实,真要我说得话,归根到底,还是因为朝廷有钱了,有能力安置这么多的牧民。要不然,就算心再好,也没法如此做的。”

顿了顿,他马上接着说道:“你们忘记了,在我们造反之初,当时的三边总督杨鹤吧,基本上就是想招安我们的。当时,招安了之后,又没有钱粮安置,结果不就重新造反了。这草原上的人也是一样,就算他们归顺了,但是如果到时候还没法安置他们,他们要挨饿受冻的话,最终肯定也是会造反的。”

听到这话,高一功他们都是深有感触。

想当年,朝廷对于招安的人无力安排,那个洪承畴就开始屠杀被招安的人,因此得了个外号“洪剃头”。

想着以前,再看当下,他们几个人对于大明的改变,真得是有点难以想象。

如今的大明,几乎是一年一个样地在变化。

各地的生气勃勃,还有繁华景象,在几年前真得是难以想象!

特别是蒸汽火车,在大明的大江南北都开始修建。各地的物资,通过铁路互通有无,极大地减少了路上的消耗。

不说别的,光是归化城这边,就听说要修建铁路,到时候,关内关外互通,也就更方便了。

原本属于蒙古人的河套平原,朝廷也已经定下策略,要大规模地开荒种田,要让这里成为真正的塞上江南!

这要换在以前的话,同样是不可思议的事情!

李来亨的年纪还小,对于他们说得这些,感受要浅了一些,他的注意力,更多的是集中在另外一个方面,只听他欣喜地说道:“等到回去之后,给新来的这些换装,就等于是朝廷多了五六万精锐骑军了,皇帝肯定开心,这一次,我们肯定都是立下大功了。”

听到这话,众人不约而同地笑了。

这些蒙古族的普通牧民,天生就会骑马射箭,他们唯一缺的,是作战的勇气和精良的装备。

如今朝廷有钱了,制式盔甲军械绝对有多,换装不是问题。而有了尽量的装备,加上赏罚分明的话,作战的勇气自然也就有了。

李过和高一功他们想到的,还不止这一点。

这一次的漠北之战,等于一下解决了河套北方的隐患,一口气解决了漠北三族,又极大地充实了河套平原的人口,这可不是单纯杀敌能带来的好处。

就算瓦刺和沙俄帝国联合起来了,大明都不用调动其他人马,光是现有的边军,加上河套这边的新增兵力,就足以对付了。

更不用说,漠北三族,在明军的奇袭之下,旦夕之间就毁灭,对别的蒙古族的震慑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