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46 天命在我(2 / 3)

回到东京,这是智勇双全!

原本郑氏水师统领是非常不安的,就怕因为水师损失惨重,还丢掉了红河口而被砍头。结果没想到,不但没有砍头,连责罚都没有,甚至还有表彰,又升官了,这让他感到莫名其妙的同时感觉有祖宗保佑,又或者,是抱对了清都王大腿的回报。

他是不知道,郑梉之所以会颠倒黑白的做事,除了因为这个水师统领是他的心腹之外,更因为清都王手头已经没有多少兵力,眼下人心惶惶之际,更需要有好消息来继续鼓舞人心。

如果把这次的海战定义为溃败,那绝对会打击人心士气;但是,郑梉偏偏反过来说,看看,明军那么强,那么卑鄙偷袭,还有可恨的盟友背叛,但是都没让我们全军覆没,怎么样?

所以说,有点时候,所谓官字两张嘴,怎么说都是有理,对于能够指鹿为马的权臣来说,也是一个道理。

再之后,又有新的消息不断传到东京。

北面明国广西方面没有发现有明军进攻的踪迹;

西面明国云南方面没有发现有明军进攻的踪迹;

东面的明国水师占领红河口之后,并没有继续进攻;

如此种种消息之下,让郑梉的底气就更足了,感觉这次的明军进攻只是一个意外,或者说是明国地方上的行为。要不然,如果是明国皇帝下旨要打黎朝的话,那必然会几个方面同时进攻的。

这么想着,他就又神气起来了,甚至向红河口的明军派出了使者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红河口,杨展这边,正在给崇祯皇帝写奏章。

除了禀告目前的战况之外,他认为,对付南洋的敌人,甚至可以说,除了大规模的西夷舰队之外,大明海军出战,不需要再集结大规模的战船,只要以最精锐的战船为作战主力,然后辅助以辎重船,这样就能在外更持久地作战。

另外,他还向崇祯皇帝禀告说,如果对南洋这些国家作战,最好还需要有上岸的军队配合,朝廷如果能组建专门登陆作战的军队,会更有效率,也更容易一些。

南洋土著的军队,大都没有护甲,火枪很少,喜欢驱赶大象之类的作战,就是他们平时打仗的杀手锏了。好一点的战象,身上会有护甲,加上皮糙肉厚,如果只是用燧发枪来杀伤的话,效果远没有火炮更好。

南洋作战的军队,最好是配备小型火炮,射程远一些的,可以克制南洋国家中兵种最厉害的象兵。

杨展写完了这些,监军张同敞这边,也同样有奏章,要发往京师的。

他在给崇祯皇帝的奏章中,却是写了别的内容。说军队占领红河口之后,他看到安南这边因为连年战乱,民生凋敝,只要是男的,大都要上战场,因此在安南平常所见,大都是妇孺,包括田间地头劳作的,也都是以妇孺小孩为主,生活非常穷困。

张同敞向崇祯皇帝提出建议,说朝廷光复安南,并且要以安南为跳板,继续出兵南洋的话,必然是要移民,从广西、广东两地迁移过来男丁,这里负责给土地和媳妇,应该能在段时间内吸引大量百姓过来。

他还在奏章中禀告,说安南这边的士绅、官员等等,对大明的认可度很低,他们不认为安南是属于大明的。因此,对于这些人,就不需要再留,或杀或做苦力是最好的。

至于普通百姓,活都活不下去了,那会管其他。他们是最不在乎安南是属于大明还是那个黎朝,因此,只要给予安南的普通百姓以希望,让他们活得好一些,他们是非常容易接受大明重新管辖安南的!

奏章写完之后,先快船送到广西,然后从陆地上加急送往京师。

随后,杨展在视察红河口的军事设施,核查防御情况,张同敞则去走访红河口这边的镇子。

之前朝廷官军刚攻占红河口的时候,这里的百姓全都出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