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55 日记(2 / 3)

时听问,就如同后世学生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一样,立刻恭恭敬敬地回答道:“儿臣以为,倭国的历史悠久,如今愿意臣服我大明,并且姿态很低,还答应永不背叛,愿意为大明驱使,为大明之爪牙,或可免其灭国,以彰显我大明之上国风范!”

说到这里,他看到崇祯皇帝好像没有露出欣慰的笑容,顿时,心中一紧,便连忙又补充说道:“更能彰显父皇宽宏大量,引得万邦来朝!是为大明之盛世也!”

说完之后,朱慈烺看着崇祯皇帝,发现他的脸上表情,好像是有点失望的样子,心中不由得紧张起来,手都有点不知道怎么放了。

看着自己这个儿子,崇祯皇帝心中叹了口气,然后便严肃地说道:“今时不同往日,你的想法,要改改了!”

听到这话,朱慈烺连忙恭声奏道:“还请父皇训导!”

崇祯皇帝倒也没有责怪他的意思,回想起以前的事情,缓缓地对自己儿子,未来的大明皇帝说道:“朕也是到了后来,才明白一个道理,我们当皇帝的,该从何种根本上去考虑问题!”

说到这里,他提高了一分声调道:“要和最广大的百姓站在一起,以这个角度去考虑问题。只要有最多的大明百姓拥护,就不怕什么妖魔鬼怪,或者外来的敌国入侵。”

说完之后,崇祯皇帝站了起来,走近朱慈烺,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,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父皇是差点亡国,才知道了这个道理。你现在年纪还小,不知道这些,只是看书上所说,也不能怪你。”

教导太子的,还是以前的那一套。虽然说,太子也参与到格物学的抄录,但是格物学主要是对自然界存在的客观事物的总结,对于治国的帮助还是不大的。

此时,朱慈烺听到崇祯皇帝的这番话,心中有点感动,默然不语。

就见崇祯皇帝想了一下之后,忽然像是下定了决心,看着朱慈烺正色说道:“这样,你先去民间走走,大江南北,全国各地,你想去哪里就去那里,看看民生,看看大明百姓是怎么过日子的,又是过什么日子……”

听到这个话,朱慈烺非常地意外,立刻抬头看向他爹。

此时,崇祯皇帝既然已经说出来了,他便没有其他顾忌,直接说道:“朕在当年匆忙登基,其实没有半点治国理政之经验,分不清是非曲直,经常被那些奸臣牵着鼻子走,。每每想起来,朕都感到耻辱。因此,朕希望你不要走歪路,自己先行万里路,去体察民生,而后便能知道,什么事可以做,什么事不可以做,什么事要做到什么程度……”

他之所以冒出这个念头,除了感觉到朱慈烺做事幼稚,而自己当年被文官利用外,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他正当壮年,又牢牢把控着天下,具备让太子出宫,或者说出京师去游历天下的基础。

只听他继续对朱慈烺说道:“你出去游历,只是去看,去听,因此,不要暴露身份,每天都要写日记,记录你所见所想,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出头,可以把你的想法记在日记里面,一个月给朕寄一次日记,朕要看你每个月的经历。”

顿了顿,崇祯皇帝又接着说道:“朕让方正化陪着你,带着锦衣卫精锐护卫,就扮成富商好了,也算是替朕巡查天下却又不劳师动众。”

方正化是宫里身手最好的,再带上一大群锦衣卫精锐,如今又是太平盛世,安全上肯定是没问题的了。

想着自己可以到处去看看,去走走,朱慈烺顿时就兴奋了。

就算不为增长见识和阅历,他看到书中所写大明各地风光民俗,也每每向往之。

本来的话,他都以为自己要一辈子待在京师,结果没想到,父皇竟然这么开明,这可真是太好了!

于是,他连忙回奏道:“父皇,儿臣领旨,只是不知道朝中大臣们……”

他的话还没说完,就被崇祯皇帝